保险充当保护伞 社区风险“对号入座”

时间:2010/11/23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陈天翔
   “即使我们按照最高限额赔付了500万元,但在这次特大火灾面前,这些钱对于那些受灾和失去亲人的住户来说,仅仅只能起到稍许安慰作用。”太平洋产险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陈文康于日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如此表示。事实上,到本报记者发稿时,上海保险业在这次特大火灾发生后一共支付了超过800万元的保费理赔款,而这单笔500万元的社区综合保险赔款就占到了全部保险理赔金额60%的比重。

  本报记者从太平洋产险上海分公司了解到,在这次特大火灾善后处理过程中起了不小作用的社区综合保险,实则为商业保险公司与城市社区管理合作的产物。社区综合保险并不属于某一居民个体,而是整个街道数十万、几百万居民共同的保护伞。因此,社区保险赔付以公平、普惠为原则,将恢复受灾居民基本生活作为目标。街道社区综合保险由街道、镇等一级政府组织作为投保人,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并支付保费。上海地区的社区综合险基本险种有4个,分别为:街道辖区居民住宅及公共设施火灾责任综合保险;公共设施的场所公众责任保险;街道固定财产保险;街道工作人员团体意外伤害保险。

  街道社区综合保险最早是由太平洋保险与上海当地政府管理部门合作开发的一个新型保险产品。在保监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街道社区综合保险逐渐铺开,其他一些商业保险公司也开始逐步涉及此业务。

  陈文康介绍,一方面,上海政府部门社会管理观念较为领先,意识到可以利用商业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另一方面,各个街道通过自筹或拨款的方式,确保拥有稳定的经济能力购买商业保险。

  在陈文康看来,社区综合保险的“社会效益明显大于经济效益”。另外,陈文康也表示,作为保险公司来说,会根据每个街道的实际情况,例如财力、社区特殊性等因素来对一些细节进行调整,力求能够“量身定做”。

  上海一共有211个街道,在上海市各级政府和上海保监局的推动下,从2005年开始推出,目前保险公司已经承保了其中的137个,中心城区和浦东新区已经实现了全部覆盖。“这类险种的费率往往都是在千分之几的水平上,因而所能产生的保费在太平洋产险这样的公司中占比非常小,但是它却可以放大政府的救助功能。”

  本报记者了解到,太平洋产险在做成第一单之后,又根据实地考察以及社区保险服务积累的大量承保和理赔经验,在保险险种、服务范围、承保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补充,并对居民人身安全、社区活动场所、公共财产、社区工作人员、服务人员以及所有的公开公共地域作现场调研,分类排出15个风险点,形成了更为完善的保险保障服务机制,使居民的人身和财产、社区的公共设施都获得了保障。

  陈文康对本报记者表示,现在有部分街道已经开始在询问是否可以加大保额的相关事宜。
【新疆保险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产生风险自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