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将保险与存款混淆 慎选银保产品三招防被骗

时间:2010/11/24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王矜
  存款变保险、投连险当基金卖……近年来,银保产品的误导销售现象时有发生。叫停银保驻点销售、每个网点只能代理不超过3家保险公司的产品、不能将保险收益与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简单类比……近日中国银监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给银保业务戴上了“紧箍咒”。一方面,银监会的通知将进一步规范银保业务的合规销售;而对于多数老百姓而言,如何才能更好地购买银保产品呢?

  莫将保险与存款混淆

  现象:李大爷在银行的4万元定期存款到期了,到了银行准备办理转存手续。银行的一位工作人员向李大爷推荐了一款理财增值计划,说是利息和存款差不多,还要送额外的意外身故保障。问了半天,李大爷才终于搞清楚,原来工作人员推销的是一款保险公司的产品。

  解读:银保产品,顾名思义就是在银行网点销售的保险公司的产品。说得简单点,银行就好比是中介,只是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购买保险产品的场所。归根结底,这个产品的提供商是保险公司。“存款,送一份保险”这虽然是工作人员推销的常用伎俩,但是稍微仔细一琢磨,“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可能送保险吗?

  支招: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在银行网点购买的,不仅有银行本身的理财产品,也包括有银行代理销售的很多产品,比如基金、保险产品、证券公司产品等等。无论是向你介绍何种的产品,在购买之前,消费者都要了解产品到底是什么类型的,是什么机构在发行的,收益情况,风险大吗?购买的期限是多久,有无手续费、管理费之类的,如果买了后又觉得不合适,该如何办理手续,以及产生哪些费用。不要轻易相信工作人员的口头宣传,要以文字条款为准。

  莫把保险收益与基金对比

  现象:在银行工作人员的推荐下,刘女士买了某保险公司推出的分红险,一年缴费5000元,缴费三年。第一年刘女士收到了保险公司的分红收益通知单,一看,天哪,才几十块钱。刘女士不禁抱怨到:“早晓得这么低,还不如买基金呢!”

  解读:保险的本质在于提供保障,这是其他任何的产品都无法替代的关键作用。与在传统的代理人渠道销售的产品类型不同的是,在银行代理销售的保险产品更注重收益,保障程度相对而言就要低一些。但“保障+收益”的保险产品特色,是在保障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收益。如果纯粹考虑收益,那么保险与股票、基金是没有办法相提并论的。但是同样的,在人生一旦发生风险时,提供的保障,比如意外保障、身故保障等,这些也是股票和基金无法与保险产品相比拟的。

  支招:鸡蛋莫放在一个篮子里。对于个人财富打理而言,这虽然是说上了无数遍的真理,但是做到的却没几个。从个人的经济状况、未来目标等多方面的考虑,合理的在各种理财工作上分配才是上策。

  盲目退保不划算

  现象:才买了重大疾病险没几个月,张小姐就有些犹豫不决了。最近的股市行情不错,看着同事们聊着这个股票才一个星期就涨了30%,那个股票今天又涨停了。张小姐有些坐不住了,要不要把保险退了,也加入到股市里呢?

  解读:保险是长期的投入,盲目投保,尤其是在投保的初期,保险公司的投入成本较高,保单的现金价值低,此时投保就会损失大笔的保费。而且一旦发生事故,也得不到保障。尤其对于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等具有投资概念的保险产品,只有长期投入,才能分享到更多的收益。

  支招:多多利用保单的各项功能。对于才购买了保险产品,可以充分利用保险合同的犹豫期。一般长期人身保险产品都设有犹豫期。犹豫期是从投保人收到保单并书面签收之日起10日内的一段时期。在犹豫期内,投保人可以仔细考虑所购买的产品是否合适,如果所投保的产品与需求不符,投保人可以选择退保,保险公司会在扣除不超过10元的工本费后退还已交保险费。

  此外,对于暂时有经济困难的人,可以选择,60天的缴费宽限期,或者利用保单的现金价值自动垫缴保费。
【新疆保险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产生风险自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