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看保险:冒充

时间:2017/4/17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作者:黄明明
  冒充很容易,冒充也很难。

  冒充一个人,或者冒充一个职业,以行诈骗之事,是社会上常见的人心叵测现象。之所以说冒充很容易,在于人们的不察。倘若冒充者面对的是老弱妇孺,或者见识不多者,他们凭借自己的经验难以分辨是非好坏,或者容易对陌生人盲目信任,没有警惕之心,在此情况下,冒充者只要准备一身合适的行头,梳理一套差不多的话术,很容易得手。

  所谓隔行如隔山。真金白银和冒牌货还是存在巨大的区别。冒充虽然得了形,但是得不了神。这也是冒充的难点所在。在行家面前,冒充者瞬间就会显现原形,无论是言行举止,还是鉴貌辨色,都会让冒充者无所遁形。

  近年来,冒充保险公司理赔人员的事件并不偶然。看看那些曝光的案例,其实手段十分拙劣,行迹暴露无遗,可偏偏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有人很容易就堕入彀中。

  一个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就是车子刚出事故,马上就有所谓的“车险工作人员”打电话提供贴心的“快捷赔付”。由于对方能准确报出车主姓名、车牌号以及交强险报案号等信息,导致不少车主上当。

  刘女士在家附近停车时将车开入路面塌陷处,车身被划伤,进行了维修理赔。未过几日,刘女士接到来自170号段号码的电话,对方是个女子,自称是保险公司的理赔部门,说打“总公司财务科陈建国经理”手机可以走快速理赔通道。刘女士起初不信,随后该人准确说出其名字、车型,撞车时间,如何撞的,还给了刘女士一个“车险理赔款单号”。随后,对方告知刘女士到银行柜员机上操作。刘女士明白自己是遇到了电信诈骗,她给自己投保的保险公司打电话核实,被告知没有这种工作流程。

  刘女士是谨慎而机智的,面对电信诈骗中的冒充者,没有盲目信任,而是仔细求证,躲过了陷阱。而另一些不假思索的人,就中招了。

  54岁的市民汪先生接到自称是车险公司的电话,对方告知汪先生的交通事故理赔款1万元现在可以支付给事主。恰好汪先生前阵子的确出了交通事故,所以没有多疑就相信了。当问及如何办理时,这位“车险公司员工”很贴心地告诉汪先生,只要通过ATM机进行几步操作就行,非常简单,并提供了一个咨询电话。汪先生没多疑就去了银行,按照要求汪先生进入了ATM的英文界面,直到操作完毕后,汪先生突然收到银行的短信提醒发现自己卡里少了4700元。

  如果说线上的诈骗防不胜防,中招概率大,那么“亲自”冒充保险公司理赔人员,行现场诈骗之事,就是胆大包天之徒了。

  据报道,49岁的程某伙同“损友”叶某,打算假借帮忙办理一起车祸的保险赔偿,从当事人汪某手中骗些钱花。于是,叶某让程某冒充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小程”打配合。而后,叶某打电话将汪某约到屯溪大润发超市附近,向汪某介绍程某系保险公司人员,以办理保险需要找关系为由,让汪某出钱。汪某不明就里,便回家拿了1.05万元交给程某。事后,叶某又以办理保险事宜资金不够为由,再次让程某陪其从汪某处拿了2万元。汪某发现被骗后,随即向屯溪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报案。

  对保险消费者来说,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要擦亮眼睛,保持警惕。一则是要走正规理赔流程,不可贪图捷径;二则应与保险公司的正规理赔渠道保持联络,不能盲信盲从。

  对于此种现象,保险公司亦不可不察。给予消费者充分的提示,是应该尽到的义务。苍蝇不叮无缝蛋,不给冒充者留下缝隙,他们将何以存在?
【新疆保险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产生风险自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