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无人驾驶:汽车保险的终结者?

时间:2018/8/1     来源:和讯保险     作者:佚名

  “无人驾驶”一直汽车保险“隐隐的痛”,但一直以来,人们不愿更多地谈论,直到巴菲特喊出了“无人驾驶将颠覆保险业”时,才使“无人驾驶”成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热点话题。一时间,不管有关,还是无关的,明白,还是不明白的,都希望能够“说几句”。于是乎,对保险业而言,大有“黑云压城”的味道。但“无人驾驶”究竟是什么,它会对社会和汽车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它会成为汽车保险的终结者吗?别人,也许只是“茶余饭后”的说说而已,但保险人,则需要静下心来,深入进去,把这个问题捋捋清楚,弄弄明白。

  无人驾驶,一直人类的一个梦想,也是科技发展的重点。在科技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近年来,无人驾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挑战。人们渐渐感到,无人驾驶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因此,我们需要对无人驾驶的现在与未来,特别是技术与法律做一个梳理并清晰。

  近两来,人们不仅看到无人驾驶技术的突飞猛进,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接二连三的无人驾驶汽车事故,不仅是车毁人亡,更引发了许多思考。原来人们认为天经地义的事,如无人驾驶肯定更安全,好像也不那么靠谱。更重要的是事故发生之后,汽车制造商的种种“托词”和“说法”,让人有点“大跌眼镜”,同时,也让社会陷入深深思考。

  一开始,制造商总是把无人驾驶说得“天花乱坠”,几近“神话故事”,但一到“出事了”,他们就换了一副面孔,开始“讨论”诸如使用环境、使用者能力和方法等。说来说去,无非是一个意思:与我无关。让消费者在无奈的同时,更有点无语的感觉。此外,无人驾驶车辆的上路,也包括路测,使得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摆上了议事日程,且刻不容缓,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无人驾驶车辆道路事故的发生、纠纷和争议,人们开始质疑有人驾驶与无人驾驶,谁的风险更大的问题。如果制造商“不管”,那么,面临的风险和损失怎么办?保险,也因此回到了人们的视线。

  林林总总问题背后的原因,在于简单地使用“无人驾驶”,而这个概念是不科学的,科学的表述应当是“智能驾驶”。关于“智能驾驶”,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SAE International)和美国国家高速路安全管理局(NHSTA)均将其进行了“分门别类”,即进行了等级划分,如分为:完全手动驾驶、辅助驾驶、部分模块自动化、特定条件下自动化、高度自动化以及全自动驾驶。这种分类,不仅是一种标准,更揭示技术的局限性,特别是感测与响应技术。它告诉我们两个道理,一是智能驾驶不是一个定式,存在不同的层级,因此,需要一个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二是等级就意味着差异,差异就可能产生矛盾,就不能一概而论。

  智能驾驶的一个重要基础是计算。网游,特别是赛车游戏,是建立在汽车运动“三维计算”基础上的,即“人”、“车”与“境”。通俗讲,就是“人在车上,车在境中”。这种计算重要特征是实时、动态与叠加。汽车智能驾驶的计算,也包括车联网保险的计算,需要学习借鉴赛车游戏的思维模式与技术。就当前而言,“人”与“车”的计算相对成熟,而“境”的计算,特别是基于“境”的叠加计算,也包括相关数据的获取,需要高度关注。

  从智能驾驶的发展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迫在眉睫。从总体上看,建立和完善与智能驾驶技术相关的法律制度,确保有法可依是当务之急。同时,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路测”是智能驾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如何从法律层面规范“路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在智能驾驶时代,相关责任主体增加且复杂,如何定义主体和界定责任也是一个新挑战。

  从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看,最初的应用场景是一些特殊和专门的领域,如公共交通领域、厂区、港区等。就私家车领域而言,不可能是一夜之间的“改朝换代”,人们对于驾驶乐趣的追求,使得人工驾驶仍有其存在的土壤。同时,智能驾驶并不等于未来交通的全部,在绿色交通的背景下,各种出行方式,特别是公共交通、共享出行等方式的出现,也将对智能驾驶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推广与普及,对汽车保险产生的影响,甚至冲击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智能驾驶时代,汽车保险需要思考“何去何从”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财产保险业务中车险的占比超过70%,其地位不言而喻。研究表明,智能驾驶技术应用将大幅度减少交通事故。在这一的大背景下,汽车保险的风险保费降低将成为一个“大概率”事件。风险保费降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保费规模降低,可能带来了“附加保费”的同比例减少,挑战了财产保险行业的存在基础,即运营成本的分摊。这个问题远比风险保费降低来的更“可怕”,因为,离开这部分风险保费产生的附加费用的支撑,许多保险公司将不得不面对“难以为继”的挑战。

  对于保险而言,智能驾驶带来的变化,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风险性质和特征的变化。传统的汽车保险,面对的更多是财产风险。智能驾驶时代,需要面对的是设计和责任风险。同时,风险之间关系复杂,不仅是交错,更有叠加和融合。二是责任主体和归因的变化。智能驾驶时代,整车厂更多是扮演“集成商”的角色,合作生产带来的问题是责任主体的多元与复杂,许多“关键零部件”的质量是整车厂难以知晓和控制的。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智能驾驶还需要依赖许多“车外因素”,如地图的准确性,通讯系统的稳定性等。所有这些因素一旦出问题,对于智能驾驶而言,无疑是“灭顶之灾”。在如此复杂的风险性质,如此复杂的责任主体背景下,汽车保险面临的挑战不仅是简单的“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如何面对,不仅是条款和定价,更包括理赔与服务层面。

  对于智能驾驶,人们还存在有一个认识误区,即智能驾驶来了,汽车就绝对安全了,就不再有损失了。殊不知,作为一个“财产”,无论是人工驾驶,还是智能驾驶,汽车还是汽车,物质损失还是物质损失,许多风险依然存在,如火灾、洪水、冰雹等。但与此同时,物质损失的特征也在发生变化,如智能驾驶的维修工艺将更复杂,因为,修复不再是“钣金工”能够解决的,需要“码农”的参与,其费用增加就不言而喻。还有,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修复期间的“间接损失”,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痛点”。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社会和保险业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平行存在”,即道路上会有不同“等级”的智能驾驶汽车“共处一路”,它们能够“和平共处”吗。这种“平行存在”带来的不仅是风险识别和反应能力的不同,这种不同会相互影响,更有不同“责任主体”归责逻辑的不同,还会让法律、制度和技术,面临“鸡同鸭讲”的尴尬,而保险将“首当其冲”。

  汽车保险需要思考并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状态管理”,即如何确定出险时的车辆状态,因为,不同状态决定了责任主体以及法律适用。

  毫无疑问,智能驾驶时代的到来,将对传统汽车保险产生“重大影响”。但这种“影响”不能简单化,也不能概念化,更不应妖魔化。古人说:知己知彼。保险,特别是汽车保险业需要做的是:深入并专业地了解和理解“智能驾驶”,与时俱进,因势而动,用更加理性的智慧和宽大的臂膀去拥抱“智能驾驶”时代。

【新疆保险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产生风险自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