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国际高峰论坛召开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实体经济

时间:2019/4/26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作者:苏洁

  4月25日,以“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实体经济”为主题,围绕普惠金融理论、实践及未来展开深入研讨的普惠金融国际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扬发表开场致辞指出,国家经济改革大背景下,金融改革已被视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部分。其下一步改革重点主要是:要适应国内外形势特别是实体经济的大变化,调整金融体系结构。所谓金融体系结构改革,即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四种类型的金融要合理、协同共进。

  “作为长期做金融的研究者,我觉得我们的金融研究也遇到了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金融是很复杂的,而且越来越复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集体的力量、国家的力量可能会很深地、很广泛地介入到传统的商业性领域,这个是中国下一步要做的。”李扬表示,“我们要从实体经济想到金融,返回来从金融再回到实体经济去。只有这样,我们在探讨金融改革、金融发展时,它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经济也能够重新获得稳定成长的格局,对全球的经济稳定贡献也是正面的。”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胡滨在演讲中指出,尽管采取了数字技术,运营成本在下降,但数字普惠金融机构不是传统银行,获得资金的渠道不一样,获取成本也比较高。下一步如何进一步降低数字普惠金融的金融服务成本,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政策支持。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副秘书长杨农指出,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发展,普惠金融的内涵、外延以及实现手段都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的普惠金融发展也同样呈现出服务主体的多元化、产品服务的多样化以及服务覆盖面广等特点。

  杨农强调,由于数字普惠金融在业务模式、技术属性和风险特征等方面的新特点,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因此,在推进数字普惠金融过程当中,不能仅靠技术单兵突进,把技术过度神化泛化,而应该研究推动包含政策、制度、技术等在内的一揽子、系统性的普惠金融解决方案,构建数字普惠金融的政策支持体系、风险治理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和消费者保护体系。

  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曼·沃迪拉表示,普惠金融是一个全球热点话题,概括而言有4点:容易获取、可负担得起、方便快捷和普惠包容,而这4个要点和消费金融服务关系密切。

  罗曼·沃迪拉进一步指出,消费金融是对传统金融服务体系的一个有益补充。从中国人口结构来看,可享受银行服务的潜在人群有8亿人,其中仅有1/3的人群可从银行获得金融服务,剩下的2/3要么不能从银行获得服务,要么只能在有限的程度上获得服务,因此需要消费金融公司去给这些人提供金融服务。

  WeLab中国区副总裁陈莉谈及金融科技对金融行业的赋能时表示,2018年至今,“赋能”这个词一直热度不减,但这其实是个“苦差事”。从被传统金融机构认可,再延伸到其他版图,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也需要论证自己的能力。

  “事实上,对于从事普惠金融面临的挑战,同业和异业有着相当大的差异。”陈莉进一步指出,同业方面,首先需要提高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能力,中国互联网发展到现阶段,并不缺大数据,缺的是有效、安全、合理的分析能力;其次是提升场景和建模能力,需加强建设“标准化场景”;再次是大数据以及整个行业面临的模型迭代、系统更新、降低人力成本等问题。异业方面,包括支付、旅游、物流在内的很多行业对金融服务有着很大的需求,但由于其大数据采集能力和应用能力不足,传统机构很难去介入这些场景,所以他们需要的是线上金融产品的设计经验和“拎包入住”式的金融解决方案。

  除了主题发言外,本次论坛还设置了主题研讨和圆桌谈论环节,与会嘉宾分别就“数字普惠助力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话题做了交流和探讨。

【新疆保险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产生风险自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