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简要报告》发布:消费者金融素养整体稍有提升

时间:2019/8/2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作者:李林鸾

  7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9年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简要报告》,从消费者态度、行为、知识和技能等多角度综合定性分析我国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平均分为64.77,中位数为67.96,标准差为17.01,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与2017年相比,消费者金融素养整体上稍有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教育、收入、地域、年龄和职业5个因素与消费者金融素养得分显著相关,性别对金融素养得分的影响则有限。

  “接受良好教育的金融消费者是金融市场稳定的基石。”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副局长尹优平在2019年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媒体沙龙上介绍,为准确把握消费者金融知识水平及金融消费者教育领域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评估金融消费者教育的有效性,进一步做好金融知识普及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于2016年建立了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制度。2019年为第二次全面开展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从消费者态度看,消费者在金融态度方面的整体情况较好,大多数群体能够意识到金融知识普及和在校园开展金融教育的重要性,更加重视个人信用;延迟消费的意愿则略有下降(或更加倾向于即时消费),其中全日制学生延迟消费的意愿最低。

  从消费者行为看,整体上消费者在金融行为上有待加强,在阅读合同条款、为小孩上学储蓄、使用 ATM时的密码保护行为方面有较好的表现;在家庭开支的规划和执行、对账单的理解、信用卡还款方面的行为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应对意外开支方面普遍存在不足。

  从消费者金融知识水平看,消费者整体上对金融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在银行卡、储蓄、信用知识方面的正确率较高,均超过60%;在贷款、投资、保险等方面的知识水平有待提高,不同群体对各类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从消费者金融技能看,整体上消费者在理解金融合同的权利和义务、产品风险和收益、假币处理方面的掌握情况相对较好,在辨别非法投资产品和渠道、比较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有一定的掌握;而在冠字号码功能、银行卡使用方面还需要加强,对新版人民币防伪特征的掌握水平需要提高。

  从消费者对金融知识的需求情况看,消费者最感兴趣的五大类金融知识依次是银行卡(包括借记卡和信用卡)、银行理财产品、住房贷款、基金股票投资、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服务。从人口统计特征看,不同群体的消费者在金融态度、金融知识、金融行为、金融技能和金融知识需求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

  针对全日制学生延迟消费意愿最低的情况,尹优平表示,消保局开展了不少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接下来还将联合多部门继续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以提升大学生金融素养,提高其防范风险的能力,远离非法“校园贷”。

  尹优平介绍,通过本次调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应当持续跟踪消费者金融素养的变化,为金融教育工作的统筹开展提供重要依据;二是要继续关注重点人群和区域的金融素养水平,结合群体特性开展适宜的金融教育活动,着重提升消费者的金融知识和技能,改善消费者的金融行为;三是要积极应对数字技术带来的挑战,利用数字技术的优良特性,开发更多与数字时代和人口结构变化相适应的金融教育工具。

 

【新疆保险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产生风险自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