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保险业发展五大态势

时间:2019/9/3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作者:付振平

  2018年以来,我国保险业由高速增长期迈入转型期。监管规则的修订、资金运用风险的增加、国际会计新准则的实施、金融科技的革新等等,无不对保险公司的财务、投资、精算与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挑战。回顾过去一年来的市场行情和行业动态,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主要呈现五大态势:

  量减质升,保险行业面临转型与回归

  2018年对于我国保险行业来讲,是“转型与回归”的一年。保险业由追求粗放型的规模增长向着眼精细化的质量提升转变,加速业务结构的优化,逐步回归价值增长和保障本源。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持续提高,公众风险保障理念逐渐深化,客观上为保险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保险公司应在监管的引导下,积极应对市场挑战,努力探索新的增长点,开发出符合客户保障需求的创新产品,提升自身管理能力与服务水平,搭乘关键转型期的风帆破浪前行。

  据瑞再研究院数据,截至2018年,我国在全球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上升至11%,巩固了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的地位。受监管政策引导、市场环境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截至2018年底,全国原保险保费收入达38,016.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2%;保险业提供保险金额6,897.04万亿元,同比增长66.23%。整体而言,我国保险市场增长放缓,但风险保障功能进一步凸显。

  分地区来看,保险业发展存在较大的区域不平衡,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较大,部分地区寿险与财险业务发展不平衡。分险种来看,2018年我国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下降3.41%,呈7年以来首次负增长,业务规模整体收缩,但约6成寿险机构获得盈利,实现价值增长。寿险保费收入前十大保险公司的原保费收入占比73.49%,业务集中度再度提升,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分化愈加明显。与寿险市场行情相反,财险业务保费规模保持平稳增长,但净利润明显下滑。随着商车费改的继续深化,作为财险公司主要收入来源的车险保费同比增长5.66%,增速放缓,而非车险业务异军突起,成为增长主力。此外,在利好政策的鼓励下,养老险市场进一步拓展,健康险市场保持高速的增长态势,再保险市场主体扩容,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保险资金运用多元化,企业面临风险增加

  目前,受全球经济放缓、金融环境不确定性持续上升的影响,各大保险机构面临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显著提升,保险资金的管理与运用成为行业焦点。市场方面,高风险低利率的市场环境对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险资金需坚持价值投资,审慎把握投资机会,避免高风险博弈,尽量谋求长期稳定、多元化的投资。监管方面,银保监会发布了《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强调了保险资金运用应当服务保险业且坚持独立运作的原则。同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印发,明确禁止了资金池业务,并要求加强产品久期管理。在保险资金运用方面,渠道拓宽与监管从严并行,未来将对保险公司的投资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8年,债券市场利率中枢震荡下行,股票市场表现欠佳,各险企投资收益均存在较大波动。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数据显示,A股市场近九成个股出现下跌,沪指全年下跌24.59%,金融业内部面临严峻的市场风险。同时,债券违约率大幅上行,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数据显示,以不统计违约发行人未到期债券的口径计算,2018年违约率大幅上涨,高达0.95%。私募、资管计划、信托计划等诸多非标产品也出现多次“爆雷”,对投资机构的现金流等多方面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据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数据显示,受资本市场持续波动影响,2018年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为4.33%,同比下降1.44%。

  监管趋严,风险防范依然是主旋律

  2018年,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进一步强化综合监管。在监管规则方面,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申报偿二代二期工程研究课题的公告》,要求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偿付能力监管体系,提高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更好地适应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和改革需求。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规则(1-5号)》和《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暂行办法》的发布,标志着保险业资产负债管理的“硬约束”时代全面开启。资产负债管理监管体系的建设将有效引导保险资金稳健审慎配置,防范保险业资产负债的错配风险,提升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进而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银保监会的成立标志着更加完善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的形成,有利于充分发挥银行业和保险业的管控合力。整体来看,防范风险、强化监管依然是国内保险行业的主旋律。在资产负债管理“硬约束”时代,合理运用资产负债管理与资产配置管理的模型与工具,完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在防范资产负债错配风险的同时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已成为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国际会计准则IFRS17对保险行业影响深远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保险合同》(即IFRS 17)作为保险会计准则近二十年来的最大变革,对保险行业影响深远,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一方面,IFRS 17为保险合同引入了全新的计量模式,推行较为基础的要素法(BBA)、适用于直接分红合同的浮动收费法(VFA)及作为简化替代的保费分配法(PAA)三种计量方法。另外在诸多关键计量步骤中,如合同服务边际的吸收与摊销、损失部分的提取与转回、保单获取现金流(IACF)的摊销、保险财务收益或费用的拆分等,均要求保险公司在保单组层面而非逐单层面进行计算,并引入了大量的估计和判断要求,使得业务收入及利润核算更加复杂化。另一方面,新准则在信息披露方面也制定了更高的标准。财务报表列报的格式发生了重大改变,新损益表中几乎所有主要科目均需要精算结果的支持;针对财报结果的解释、重大会计判断及风险相关信息的披露等方面,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和细化标准。这些修订均对保险公司的信息系统、数据质量等提出了新挑战。

  IFRS 17对保险公司而言,是新的挑战,更是难得的发展契机。新准则将内部数据一致性、会计透明度等方面的重要程度提升到空前高度,侧面为保险公司提供了一个提升自身数据、系统和流程效率和效果的良好机会。保险公司应当及时适应并把握这一机遇,全面审视现有数据、系统、流程环节,积极梳理并弥补自身的薄弱点与提升点,实现经营管理的全面提升。

  金融科技成为保险业发展新助力

  当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平台、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风潮渐起,推动保险行业稳步迈入智慧化时代。如何积极应对技术变革、实现金融科技为保险业发展赋能,已成为了保险行业的发展焦点。目前,国内各大保险机构主动把握发展机遇,纷纷布局以前沿技术为基础的业务系统,逐步将金融科技应用于承保、核保、定价、理赔等各业务流程和服务环节。例如,业内部分机构着手建立“保险智能风控实验室”,通过研发涵盖多险种的智能化反欺诈系统,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优势,为保险业欺诈风险的识别和预警监测提供支持,进而为防范系统性风险提供了保障。此外,保险公司的数字化转型促使风险管理工作在根本上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转变,要求公司设计与客户周期相结合的风险管理流程,并基于客户关系价值进行风险评估和决策。

  金融科技已经开始重塑保险市场的竞争格局,对科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已成为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数字化大潮席卷保险业的当下,变革和创新正在影响保险全价值链,保险公司风险轮廓正在变化、风险管理的定位正在转换。在这一背景下,安永建议保险公司应从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流程、数据和平台、人员和组织四个方面完成智能风控转型的变革应对,提升风险监测、识别与处置效率,实现金融科技为风险管理赋能。

  (作者:安永精算与风险管理咨询服务部合伙人)

【新疆保险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产生风险自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