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标债认定”为险资提供新机遇

时间:2019/10/17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作者:于文哲

  近日,《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认定规则》)明确划分了标准化债权资产、非标债权资产(“非标”)以及不满足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要求但可以豁免被认定为非标的资产(新“非非标”),同时留有可允许机构自行申请认定为标准化债权资产的空间,并且详细列出了五大申请认定条件。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作为“资管新规”的补充细则,其发布经过慎重考虑、长久缓冲,给予了市场调整时间和预期机会,因此不会造成大幅市场波动,对资管市场尤其是保险资管不会有明显影响。此外,在非标投资限制和非标认定双重规定之下银行理财“非标转标是大势所趋”,这可能会给保险资管迎来发展机遇。

  对资管市场影响有限

  一位保险资管行业相关人士表示,《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正式颁布后对保险没有明显影响,主要原因是监管机构对保险资金的运用一直有着严格的规定。

  早在2012年,中国保监会就发布了《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明确了保险资金可以投资的金融产品范围,以及保险公司投资金融产品应当满足的条件。2018年1月,原保监会又发布了《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并于同年4月开始实施,“通过隔离险资运用中委托关系中双方主体相关运营风险,从而实现险资运用的独立化、专业化,保障险资运用的稳健安全”,进一步加强了对险资运用的监管。

  事实上,在业内人士看来,不仅是对保险资管,其实《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对整个资管市场都不会产生明显影响。首先,“资管新规”落地1年半以来,市场已经基本消化规则,各金融主体已做内部调整。而此次《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作为大规则框架下的细则,对标准化资产的认定与“资管新规”保持一致,只是对非标资产的认定进行了明确,而这一调整是有预期的,因此市场情绪稳定。其次,非标资产本身规模较小,占非保本理财产品比重小,新增非标资产体量更是有限。

  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2019)》,截至2019年6月末,非保本理财规模22.18亿元,其中非标债权类资产在理财投资中占比约17.02%,距离35%的净资产红线还有较大距离。据市场机构估计,此前的“非非标”规模约2万亿-3万亿,即使假设大部分为银行理财持有,考虑非标定义范围扩大后也并未超过35%,短期内不会导致理财机构有明显的超标风险。

  市场普遍认为,受本次《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影响最大的或将是信托行业,因为目前信托领域并没有明确的投向管理和其他业务运作要点限定。金融监管研究院院长孙海波预计,一旦“标”和“非标”的认定标准明确,后续信托会很可能引入非标投资的比例限制、非标的期限错配和信息披露,以及净值化管理等。

  期限匹配或为保险资管

  迎来机遇

  《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或许能为保险资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标”与“非标”的最大差异是期限错配,“资管新规”针对非标资产明确禁止期限错配。《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原先属性模糊的“非非标”产品被明确划分为非标,非标范围扩大,意味着更多资产的投资需要满足期限匹配的要求。

  根据中金固定收益研究,考虑到理财投资者的投资习惯,虽然“资管新规”落地后理财期限普遍有所拉长,但6月末平均期限也仅185天,明显短于非标资产的期限,意味着较大比例的理财产品难以投资非标资产。存量资金池虽然还可以投资非标,但非标期限也不能超过2020年年末的过渡期。随着过渡期的临近,未来老资金池可以配置的非标期限也会越来越短。如果要投资非标,银行需要发行长久期理财来满足期限匹配的条件。这样的情况下,未来银行理财、信托机构产品发行端压力增大,要求募集更多的长期限资金。

  与之相对,拥有长期限资金的机构比如保险资管机构,获取资产的优势提高。此前有媒体报道,“资管新规”下,以中短期为主的银行理财无法配置期限较长的非标产品,但保险的负债久期更长,因此可以承接匹配非标资产。非标项目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有些回报稳定、抗周期性良好,刚好匹配保险资金量大、资金来源稳定、久期长的负债特性。

  “总体而言,这些要求对信托的影响最大,银行理财次之。证监会的私募资产管理产品因为相对更严,影响不大。而对于保险资管而言,反而希望能通过较严的制度挤出其他产品,从中受益,毕竟保险资金期限最长。”孙海波说。

【新疆保险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产生风险自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