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伯格:看好中国市场的长期潜力

时间:2019/11/14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作者:张爽

  近日,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朱进元对话史带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莫里斯•格林伯格,就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全球保险业未来发展等话题深入交流。

  他是一位参与过诺曼底登陆、解放了纳粹集中营的二战老兵;他用了38年时间,将一家市值3亿美元的公司提升至18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集团;他的公司是在改革开放后进入中国的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他在很多关键时刻都坚持在华投资,并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奔走呼吁;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他被授予中国改革友谊奖章……

  他就是全球保险业传奇人物、史带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莫里斯•格林伯格。

  “我非常高兴看到保险行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我也非常高兴看到中国经济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到全球经济中。”10月14日,在“中国保险百年热点对话暨复旦大学保险教育百年论坛”上,当格林伯格走上演讲台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向这位95岁高龄却依然活跃在全球商业舞台上的保险老兵表示敬意。

  在论坛结束后,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朱进元对话格林伯格。格林伯格首先对10月11日《中国银行保险报》的创刊表示祝贺,同时他再次表达了对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肯定与赞许,也畅谈了对全球保险业未来发展的看法,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给出了真诚的建议。

  “45年前,我就认为不可能把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孤立于世界贸易体系之外,这是不可思议的。” 格林伯格说。

  抓住机遇进入中国金融市场

  朱进元:2018年以来,中国在包括保险业在内的金融领域推出了很多新的对外开放政策,并提出要为外资进入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您如何评价中国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政策?

  格林伯格:中国正在发生着很多的改变,越来越开放的对外政策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7月,中国政府发布了11条对外开放措施,最近又发布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管理条例》。这些政策和法律法规解决了外国投资者很多担忧,并给予了他们更多的信心。要知道,包括史带集团在内的很多外国投资者很多年来都迫切地等待着中国向世界更多地开放金融市场。

  上世纪70年代我第一次到中国,大街上基本看不到小汽车,外国人能住宿的酒店也屈指可数。而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业。

  开放不仅给金融业带来活力、带来竞争,也带来了发展。比如,1992年我们通过友邦保险公司率先把营销员制度第一次引入中国,在当时创造出了超过100万个工作岗位,为中国保险业,特别是寿险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我想这样的例子应该还有很多。

  同时,我们也关注到,随着开放程度的扩大,中国金融市场制度在不断完善和规范,政府对金融业的监管能力在日益提升。

  我想,对外开放所带来的红利直到现在仍然在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接下来更大规模的开放一定会进一步促进中国再度提高利用外资的能力,积累抵御外部风险的经验,增加刺激经济增长的动力。

  希望外界都能将目光放长远,抓住机遇融入到中国金融市场中。

  朱进元:的确如此,我们常说外资公司的进入发挥了“鲶鱼效应”,意思是为中国金融业注入了新鲜血液。那么对于中国金融领域的进一步开放,您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格林伯格:中国有14亿人口,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不仅是保险公司,各类公司都希望能够轻松进入中国市场,所以市场准入的问题是必须解决的。

  很多外国公司,包括在中国开展业务的美国公司,都希望得到与中国公司相同的待遇。对外开放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保证市场的公平公正,其中完善的法律法规是较好的解决方案,透明的规则和规章可以被外国投资者理解为信任和依靠,今年制定的《外商投资法》就是很好的做法。

  另外,中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应该控制好金融领域的风险。我知道中国银保监会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处置了一些高风险金融机构、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去杠杆等。

  朱进元:在很多外资公司想要进入中国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中资保险企业也在走向全球市场。您认为,中国保险机构应该如何更好地实现“走出去”,提高在国际保险市场的竞争力?您有没有一些经验和建议可以分享?

  格林伯格:所谓“走出去”并不仅仅是把中国的产品卖到另外一个国家,而应该是以一种商业形式而存在,这就会面临一些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法律问题和文化问题。这些问题绝对不能忽视。

  “走出去”之前,要了解你相对于当地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如果不具备比较优势,那么去另一个国家做生意就没有什么意义。如果一家公司在进入别国市场之后能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那就具备了最大的竞争优势。同时,还要了解公司的合作伙伴,无论是收购方还是合作方,很多合资企业组建之前双方不了解对方的底细,最后没有成功,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惨痛的教训。

  人才的使用也是很关键的。中国公司“走出去”后,不能只雇佣中国的人才,还要引入当地的人才,引入国际人才,特别是高层人才。您看很多成功的跨国公司在雇用高管的时候几乎没有国籍区分,这点特别重要。当然,企业要“走出去”,还要研究当地的法律环境以及文化环境,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深度融入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中。

  看好中国市场的长期潜力

  朱进元:在1975年首次访华后的40多年里,您在很多关键的时刻都坚定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做出这种决策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您一直看好中国市场?

  格林伯格:我的公司史带保险集团于1919年在上海建立,所以很多中国媒体都会说,史带的“根”在中国,我非常认同这种说法,也因此对中国怀有特殊的感情。

  1975年我第一次访问中国,与中国当时唯一的保险机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会面并建立了关系。后来,我们与人保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并开始为该公司提供大量员工培训,帮助他们设计再保险业务以扩大其承保能力。本世纪初,我们还帮助人保公司成功实现海外上市。

  从那时开始,我们不断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在中国交了很多朋友,虽然这在一开始并不容易。因为最初中国市场相对封闭,但我有足够的耐心,所以从一开始每次到亚洲都会来中国,到后来一年中多次来到中国。

  现在,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的领导者。尽管现在经济增速放缓,也面临着一些国内国外的压力,但我并不为此感到担忧,因为中国市场拥有巨大潜力,包括数量不断扩大的中产阶层、城市化进程、巨大的保障缺口等。就史带集团而言,我们不会特别关注经济的短期波动,我们更看重长期趋势。

  朱进元:随着中国开放步伐的扩大,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跟您有相同的看法。据我所知,现在很多外国银行和保险公司都希望获取进入中国的牌照。那么基于您的经验,您觉得外资公司未来应该如何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

  格林伯格:进入中国就要尊重中国的制度和文化。不管是美国公司还是其他国家的公司,在中国发展金融业务,就要满足金融监管的要求,遵守金融监管的规定。这是不能忽略的,否则就会走弯路。

  最重要的是,在进入中国之前,要明确目标和计划,做好长期经营的心里准备,要知道新公司可能一开始是亏损的,不会一进入就成功、盈利。当年,友邦用了近20年才拿到寿险经营牌照,我们为此作出了很多努力。

  当然,目前外资在整个中国保险市场占比还很小,我非常希望在今后的发展中,中国能够不断平衡中资外资机构的市场份额。我知道这会花一些时间,但我相信,那一天一定会到来。

  全球保险业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朱进元:自从您1953年加入保险业以来,已经过去66年了。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全球保险业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变化?您对全球保险业的现在和将来有什么看法?

  格林伯格:这个世界仍然需要保险,只不过现在需要的保险跟10年前、20年前的保险已经不一样了,更不要说半个世纪以来发生的变化。保险是跟风险密切相关的,有了新的风险就会产生新的保险空间,比如几十年前,我们是无法想象会存在针对性骚扰、劫机、黑客和网络安全这些风险险种的。

  所有这些变化都是由每个国家保险业的变化共同组成的,可能有些国家变化快,有些国家变化慢,但变化是毫无疑问的。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发展航天技术,史带集团很关注航空航天领域的风险,我们是这个领域的全球引领者,并希望这项业务能不断扩大。前几天我与人保集团缪建民董事长有个很好的谈话。人保集团在航空保险领域是佼佼者,史带保险集团则是伦敦再保险市场上份额最大的保险公司,我们愿意并有能力成为人保集团航空保险的首席承保人。我希望未来不仅与人保,与其他中国公司都能进一步扩大合作。

  有一件值得担心的事情是,我们正处在一个“核”世界,面临着可怕的核风险。我认为应该找到一些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保险就是其中一个手段。

  总之,全球保险业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需要勇敢地迎接这些挑战。

  朱进元:目前,金融科技迅速发展。您如何理解科技对传统保险业带来的改变和影响?科技会颠覆传统保险业吗?

  格林伯格:我认为技术可以在减少运营成本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您也知道,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运营费用在保险行业成本中的占比一直在上升,我不确定保险行业是否能一直承担比较高的费用率。在这方面,科技可以起到作用,无论是在销售、承保和理赔阶段。我知道中国保险业正越来越重视科技的作用,很多公司都提出了有关的发展战略。

  虽然现有的技术已经展现出了优势,但我们还需要一些更基础的技术变革,比如大数据技术。我不认为科技会颠覆保险业,因为无论何时,保险业的根本都是承保风险。

  朱进元:您提到承保风险,在您看来,这是保险公司经营的关键吗?

  格林伯格:当然,AIG之所以能从一家小公司发展为全球最大的保险集团,正是因为我们坚守严格的核保纪律。核保是保险的基础,核保做不好,保险就不可能成功。

  对保险来说,赔付率指标很重要,费用率也同样重要。我们当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公司,一直保持着很低的费用率水平,这是非常难得的。在我们之后,也没有其他的保险公司能超越AIG当年的成就。

  朱进元:最后,想跟您聊聊史带在中国的业务。2016年1月起,史带财险全面退出中国市场车险业务。在车险保费占七成的中国财险市场,坚持非车险战略是需要定力和勇气的。您对史带财险在中国未来的发展有何期待?

  格林伯格:的确,我们当时下了很大的决心,因为在全世界的财产险市场中,车险都占据很大的比重,所以退出车险业务对我们来说是艰难的决定。但史带集团是一家全球公司,必须为股东利益考虑,所以当业务亏损严重,我们必须做出选择。

  现在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当年我们退出车险业务后,史带财险连续几年都实现了盈利。我知道这对中国的中小财险公司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未来,我希望史带财险能够继续坚持做好现有的业务,同时把眼光放长远,关注中国保险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当然,我也希望他们能利用好史带集团在全球的网络布局和国际合作平台,参与到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中,提供更多更好的保险服务。

【新疆保险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产生风险自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