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利用疫情非法集资诈骗

时间:2020/7/24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作者:马跃萁
  疫情防控阶段,公众极易对防疫物资不足产生恐慌,不法分子正是利用公众购买防疫物品的从众心理,注册虚假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进行诈骗。面对利用疫情进行非法集资的新型诈骗,银行等金融机构如何做好巧妙识别和风险防范就成为堵截非法集资诈骗的重要一环。除及时识别、做好防范外,银行等金融机构还应该加大金融知识常态化的宣传教育,向公众普及常见及典型非法集资诈骗的手段,防微杜渐。
  
  案情:多名客户转账买口罩被骗
  
  近期,某商业银行的一家支行一日内接到十几名客户现场或通过电话反馈,均称在其网点开户的某文化传播公司利用网络渠道,用低于市场价钱30%的售价兜售口罩,但实际是客户将钱款汇入该公司账户后,均石沉大海。客户怀疑该公司实际是假借防疫之名进行网络资金诈骗。经支行统计初步涉及金额为70万元。支行员工在接到客户反映的情况后,感觉问题比较严重。支行以维护客户对公账户信息为由,联系客户来进行业务处理时,发现系统内所留单位固定电话和单位经办人手机均与来行反映问题的客户所提供不符。支行员工立即将此情况向支行主管领导和上级管理部门主管人员进行了报告。征得上级法律合规部门同意后,分行反洗钱办公室立即对该对公客户近一年的账户交易进行分析识别,同时让开户网点对公客户经理双人上门开展加强型尽职调查工作。分行反洗钱办公室最终判定该客户为疑似诈骗客户,按照监管要求,提高该账户的风险等级为偏高风险,并对其账户进行管控,中止其非柜面业务。避免更多消费者上当受骗,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解析:如何识别偏高风险诈骗账户
  
  (一)通过监测该非法集资诈骗公司的账户交易后发现,该诈骗团队利用肺炎疫情,谎称可以代购或者囤积N95口罩、酒精、消毒水等防疫用品,在微信群或网购平台进行虚假销售,当受害人付费购买后,不法分子找各种理由拒不发货或拉黑,骗取钱财,诈骗成功后多立即取现或资金频繁划转后实现分赃。
  
  (二)该文化传播公司于2019年12月在某商业银行支行开户,开户后一直未使用过,2月12日开始交易,3天交易近400笔2500多万元。上游资金来源为近百名个人、商贸公司,下游转至30名异地他行个人账户,交易摘要为社保金、贷款费用等,与口罩销售、文化传播等内容不符。
  
  提示:网购有风险,打款要谨慎
  
  (一)消费者应注意:
  
  1.购买口罩、酒精、消毒水等防疫用品或药品,一定要通过正规官方渠道、网购平台、药店购买,不要盲目相信代购信息,也不要轻易点开各种不明链接。
  
  2.收到提及汇款、转账、提供验证码等信息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擦亮双眼,谨防上当受骗,对于要填写身份证等个人信息的部分,请再三核实收款方信息,请勿向陌生人转款。
  
  3.学习金融知识,增强自身识别意识。通过掌握金融知识有效识别诈骗分子的谎言,避免资金的损失。
  
  (二)各金融机构应注意:
  
  1.各银行机构网点应该做好疫情期间可以客户风险交易的监测工作,对于交易明显存在可疑的,应该高度重视,立即开展尽职调查。对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进行堵截,不让一笔可疑交易从手中漏过。
  
  2.各银行机构一旦发现客户有被骗的迹象,应立即予以风险提示,建议客户保存聊天记录、购买付款截图等相关证据,并立马报警。
  
  3.如发现相关个人或公司涉及实施诈骗,应及时进行案件举报。对确认存在诈骗的账户,及时进行管控,积极配合有权机构做好涉案账户的紧急止付工作。
  
  4.加强公众教育宣传,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公众辨假能力。做好转账业务前对于消费者的问询与核实,提高疫情之下公众的防范意识。
  
  (作者单位:招商银行西安分行)
【新疆保险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产生风险自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