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实现全社会经济绿色转型

时间:2023/2/14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作者:葛敏
  借助2022年及此前多年来建立的良好基础,未来绿色金融将焕发更大生命力。“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绿色金融在未来的全面结构性深化发展,正朝着生态兼容、重视质量、体系化、标准化的方向所进行,将绿色资金与国家战略深度融合,实现全社会经济的全面绿色转型。
  
  市场化程度将迅速提升
  
  未来短期国内将形成逐渐成熟的绿色交易市场,绿色金融的市场化程度迅速提升。市场化是气候环境问题的约束下寻求金融业务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绿色金融过去主要作为公共品,受政府主导和提供,属于主要由公共资金驱动的公益性较强的金融活动,气候环境问题使得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需求迅速提升,公共资金无法满足气候治理的融资需求,则必须挖掘市场资金的潜力。
  
  借助过去建立的良好政策制度和市场建设,2023年是提升绿色金融市场化水平的关键时期,将不断产生新动力。
  
  一是企业和金融机构不断合作与探索绿色金融的市场化方式和途径。早期的工业时代,气候变化与金融行为的关联度较低,但自“赤道原则”以来,银行业的金融思想逐渐发生改变,碳减排不仅仅被视为社会责任,金融机构在政策引导、绩效评估之下有开展绿色金融活动的动力,企业也有融资的积极性,包括为绿色产业寻求融资,也包括为转型活动寻求融资。
  
  二是气候环境约束带动了公共品的确权和定价,气候问题带来了人们对自然资源稀缺性的认识,并寻求气候定价、社会责任定价的金融实现。
  
  三是绿色金融过去作为公共品缺乏盈利性,但现在从绿色溢价的角度,绿色金融支持的投资和生产因存在绿色溢价,高于高碳行业,并没有覆盖资金的机会成本,而随着技术的升级、高碳资产的搁浅,绿色溢价逐渐降低,绿色金融的盈利性水平提升,也加强了其市场化的前景。种种优势表明,未来中国绿色金融将逐渐实现成熟的市场化目标,间接满足了提升直接融资水平、挖掘私人资本参与积极性的客观需求。
  
  ESG业务将迅速成为新增长点
  
  预计ESG业务将迅速成为中国绿色金融的新增长点。近年来,ESG得到了国内企业界和金融界的高度重视。ESG所蕴含的以人为本的环境责任与治理等理念,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与绿色金融的目标相协同,ESG投资活动符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环境需求。挖掘ESG业务的盈利属性有助于激发企业的正外部性作用,而ESG与绿色金融创新相结合是未来的重要趋势,ESG投资为企业提供了绿色转型应当符合的一些基础方向,而这些过程匹配且符合金融业绿色业务的扩展需求,也有利于绿色金融的理念与实践创新。
  
  转型金融将焕发更多生命力
  
  转型金融将焕发更多生命力,并扩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横向与纵向需求。人民银行此前明确,2022年要实现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序有效衔接,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举措,与此同时对外亦推进《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发展转型金融以支持有序绿色转型,同时扩大可持续金融市场,便利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获得绿色融资、降低绿色融资成本。未来转型金融的开展将为我国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金融创新与升级,金融部门通过转型金融可以将绿色资金与实体经济转型有效衔接起来,推动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完善,为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挖掘新领域和新渠道,为“双碳”目标的金融升级寻求新路径。在此过程中,金融机构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水平,积累气候投融资相关投资经验和风险管理经验,引导自身在“双碳”目标下的绿色服务升级,并可为绿色金融的产品和工具寻求创新,例如为转型金融活动支持的企业辅助发行绿色、社会和可持续发展(GSS)债券以及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募集资金用于支持企业脱碳并与实际可持续经营表现挂钩,不断完善和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提升绿色资金的综合运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可以看出,绿色金融业正从初期探索阶段逐步成熟发展为对绿色转型提供充足有效支持的新阶段。“双碳”目标与生态环境目标为金融行业带来了重要历史机遇,绿色转型的过程,本质上也覆盖了全行业经济的金融活动绿色升级。这意味着,只有金融业实现了绿色升级,实体经济才能进一步发挥绿色转型的活力。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高排放重点行业部门相继开启生产模式和能源消费等过程的绿色升级,且大批绿色新兴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亦为绿色经济提供新的增量,更为金融业绿色升级提供了重要方向。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
【新疆保险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产生风险自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