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保险重金打造金控帝国 保险主业地位尴尬

时间:2014/10/21     来源:投资时报     作者:汤巾

    安邦是谁?要干什么?

  人们从未对这家公司如此热切地追问。

  起因是国庆长假过后,人们尚未睡醒,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邦)大手笔海外收购的消息就如连珠炮一样扑面而来,一下子让金融圈睁开睡眼、喧嚣不止。

  10月6日,安邦宣布以19.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0亿元)收购纽约华尔道夫酒店。仅过了一周,10月13日安邦又宣布收购比利时FIDEA保险公司。同时,还传来其拟以154亿元收购韩国友利银行控股权的消息。

  连续的大手笔海外收购动作震惊业界,其神秘而深厚的背景也愈发勾起外界的兴趣。

  2010年以前,安邦还只是一家二线财险公司,却在短短几年之内迅速扩张,成为拥有保险、银行、资产管理等多个金融牌照的综合性保险集团。

  自去年12月开始,安邦连续举牌招商银行(10.39, 0.00, 0.00%)、金地集团(7.96, -0.04, -0.50%)、金融街(6.13, -0.05, -0.81%)的“壮举”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近期其将战线延伸至海外,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或许是出于资产避险的考虑。

  虽然讨论之声骤然膨胀,当事方却非常镇定,维持了一贯的低调形象,只是第一时间在官网挂出两条新闻。安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海外并购事项的细节,公司没有接受采访的安排,对于市场猜测也暂不予回应,一切以官网消息为准。

  不过,在该负责人看来,用“土豪”字眼形容安邦并不合适,“因为公司还是比较务实的,收购行为都进行了长期规划,只是在某个时点集中爆发出来。”

  海外收购为资产避险

  财大气粗的出手让人们对安邦的实力重新审视。

  10月6日,其收购纽约著名的地标性建筑华尔道夫酒店大楼。外媒报道称,希尔顿集团本次出售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的价格是美国酒店相关交易中最高的纪录之一,相当于每个酒店房间的出价为130万美元,也创下了美国酒店交易中单个房间定价的最高纪录。

  有网友戏称,“100年的危房有这么值钱?”安邦方面则表示,该酒店占据了曼哈顿核心地段的整个街区,该地块的投资价值在纽约是无可比拟的。安邦保险与希尔顿集团共同合作继续打造纽约华尔道夫的顶级客户体验,与希尔顿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安邦将授予希尔顿100年的管理服务期限。

  10月13日,安邦又宣布收购比利时FIDEA保险公司。这是中国保险企业首次100%股权收购欧洲保险公司。安邦方面称,FIDEA保险公司是比利时保险市场的知名品牌,有100多年经营历史,拥有全面的网络、丰富的产品线、完善的风控体系,以及专业的产品设计能力,长期以来保持着充足的偿付能力。未来,安邦将会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适的保险企业,通过收购合作,搭建全球保险服务网络,以实现全球客户服务的战略协同效应。

  同时,据媒体报道,安邦还寻求收购韩国友利银行的控股权。不过,安邦上述负责人否认了此消息。

  对于安邦的海外收购意图,金融圈也展开猜想。有人认为,安邦是金控集团,股东或幕后操盘人通过收购套利落袋的可能性更大。

  另有分析称,安邦对华尔道夫酒店的单笔投资已经达到了总资产7000亿元的1.7%,远高于美国保险公司对房地产投资的平均水平。普通保险公司对房地产的投资多为债权投资,以获得较为稳定的收益并降低风险,而安邦对华尔道夫酒店的收购却为资产收购,这似乎更像是私募公司的投资策略。例如私募基金黑石投资房地产公司的策略就是“投资—整顿—出售”。或许这就是安邦投资策略不同于其他保险公司的原因所在。安邦已决定要对酒店进行翻修,似乎已走出前两步。

  还有说法认为,在人民币升值预期降低的背景下,安邦海外收购是出于分散国内集中投资风险的考虑,从时点选择上看,不失为一个聪明的决定。

  其实,一家企业做大后必然会步入国际化进程,分散资产配置,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安邦方面也透露,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全球资产配置的比重,尤其是将欧洲地区和北美作为重点。

  8家A股上市公司股东

  人们对安邦印象的转变,来自去年底其在国内资本市场展开的一系列举牌动作。

  去年12月9日,A股大宗商品发生了史上最大的一笔交易—安邦财险增持招商银行11.33亿股,成交金额达136.78亿元,增持后持股比例首次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

  安邦财险表示,其对招行未来的发展前景看好,并计划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招行,做长期财务价值投资。招行2014年中报显示,安邦财险持股比例增至6.28%,仅次于招商局为第三大股东。

  上述交易在资本市场掀起一阵不小的骚动,让安邦首次和“土豪”一词联系在一起。但演出只是刚刚开始,随后,安邦又和生命人寿对金地集团的控制权展开争夺。

  去年12月,生命人寿不断增持金地集团,跃居第一大股东,而安邦也不甘落后。

  安邦财险自2012年三季度以来开始出现在金地十大股东之列,此后持续增持,从2013年一季报至2013年12月3日前,安邦财险的持股比例一直保持在4.9%,去年12月3日,安邦财险耗资2767.37万元,增持0.1%的股份,达到举牌线。此后,安邦与生命人寿争相举牌。

  今年4月9日,安邦人寿再度增持金地集团,持有2.2亿股,占其总股本的5%。4月23日,安邦人寿和安邦财险合计持有金地集团6.7亿股,占其总股本的15%。自此,安邦系三次举牌金地集团。

  截至今年6月末,金地集团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仍被生命人寿牢牢占据。安邦人寿和安邦财险分列第二和第四大股东,合计持有7.37亿股,合计持股比例为16.47%。

  安邦对地产的热爱之情显露无疑。今年4月27日,安邦旗下和谐健康保险举牌金融街,持股比例达到5%,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截至6月末,持股比例为8.88%。

  据《投资时报》记者统计,截至2014年6月30日,安邦共出现在8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动股东名单中,包括招商银行(15.84亿股)、工商银行(3.52, 0.00, 0.00%)(5.41亿股)、民生银行(6.27, -0.03, -0.48%)(9.16亿股)、金地集团(7.37亿股)、金融街(0.34亿股)、华业地产(7.19, 0.00, 0.00%)(0.71亿股)、中国电建(3.81, -0.02, -0.52%)(0.29亿股)、吉林敖东(21.37, -0.13, -0.60%)(0.11亿股)。按10月16日的收盘价计算,合计持股市值达327亿元。

  连续举牌让人们见识到安邦资本布局的野心,但同时也有声音质疑其投资风格过于激进。

  一位保险公司高管向《投资时报》记者透露,“安邦收购上市公司股权,意图并不是把这些公司占为己有,而是拿一个董事名额,获得投票权。”

  背景强大的金控集团

  安邦深厚的背景在业内悄然流传,这被认为是其建立金控帝国的重要砝码。

  安邦保险集团的前身是安邦财险,该公司于2004年6月9日获得保监会批准筹建,同年9月30日开业,由上汽集团(17.46, -0.16, -0.91%)联合中石化[微博]等数家央企设立,初始注册资本为5亿元。

  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亲自担任董事长,董事包括标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小鲁、原中金公司总裁朱云来等活跃于政商两界的重量级人物。

  国内汽车制造业的巨头上汽集团作为安邦财险的大股东,参股比例超过20%。彼时,胡茂元表示,汽车保险是现代汽车产业价值链的重要环节,基于此,安邦将以车险业务为核心业务,以最快速度拓展汽车保险市场,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汽车保险服务方案。

  成立之后的安邦财险接连增资,2009年,其注册资本变更为51亿元,2011年变更为120亿元,跃居行业第二。

  2010年是安邦大规模扩张的开始。年初,安邦财险收购瑞福德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并更名为“和谐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同年6月,安邦财险出资成立安邦人寿,注册资本为37.9亿元。2011年,安邦资产管理公司、保险销售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先后成立,开始启动集团化改组。

  2011年6月28日,安邦保险集团正式成立,成为中国保险行业第八家保险集团公司。胡茂元出任集团董事长,吴小晖出任CEO。同年9月,安邦将战略布局延伸至银行业。其以56亿元获得成都农商银行35%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根据成都农商银行2013年年报,成都农商行总资产已达4293亿元,安邦所占股份仍为35%。

  2013年11月,胡茂元卸任董事长担任董事,吴小晖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具有“红三代”背景的吴小晖是安邦的“关键先生”。有外媒评价称,“在北京,吴小晖以无情的商业风格和强大的政治后台闻名”。在其掌舵后,安邦在资本市场的动作更加令市场瞩目。除了连续举牌上市公司外,安邦还在今年收购世纪证券,获得渴望已久的券商牌照。

  今年初,安邦养老险获得保监会同意开业批复,注册资本5亿元。至此,安邦收获产险、寿险、健康险和养老险全牌照。

  和平安集团一样,安邦官网也打出保险、投资、银行的“三驾马车”构架。目前,其拥有10家控股子公司,包括六家保险领域公司、一家银行、两家资产管理公司、一家金融租赁公司。

  安邦亦是金融全牌照“收集控”当中的一员(参见《投资时报》第440期报道《金融全牌照“收集控”》),其距离全牌照目标,还差信托、基金、期货三张牌。安邦显然对信托牌照更感兴趣,有报道称,安邦正在物色信托公司,但还未找到合适标的。此外,“安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今年初获得国家工商总局企业名称核准,其进军基金业的日子或许也已经不远。

  今年安邦系公司又经历了一轮增资,资本实力进一步提升,为日后的收购计划打下基础。安邦保险集团增资至300亿元,安邦财险、安邦人寿、安邦养老险分别增资至190亿元、117.9亿元、33亿元。

  不过,作为金融界的一匹“黑马”,安邦却一直未能上市,这让其在保险业的市场地位还不能与国寿、平安、太平洋三大保险集团平起平坐。安邦上述负责人表示,关于上市外界虽有传言,但公司还没有具体计划。

  保险主业实力不相称

  安邦资产规模已达到7000亿元,集团实力在保险业位居前列。

  据记者统计,中国共有9家保险集团公司,包括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15.32, 0.03, 0.20%)保险(集团)公司、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公司、中国平安(41.26, -0.01, -0.02%)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微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从资产规模来看,平安和国寿遥遥领先,分别为3.8万亿元(截至今年6月末)和2.4万亿元(截至去年末);其后是太平洋和人保,截至今年6月末规模分别为8214亿元和8104亿元;然后是安邦7000亿元;最后是太平和中再,截至去年末规模为2500亿元和1546亿元。

  阳光和华泰的规模数据未披露,但其旗下均只有财险、寿险和资产管理三家子公司,集团资产规模都不会超过千亿。

  尚未集团化的保险公司中,就只有新华人寿的规模能与安邦抗衡,截至今年6月末,其规模为6120亿元,逊于安邦。

  可见,安邦的规模处于行业第五位,资本实力已能和业内巨头抗衡,但相对于其一掷千金的豪放,“老本行”保险业务的实力却显得有些尴尬,财险和人身险在行业的排位都未跻身第一梯队,与其金控帝国的形象并不相称。

  财险是安邦保险起家之本。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13年安邦财险保费收入为65亿元,在64家财险公司中排名第14位。人保财险[微博]和平安财险分别以2230亿元和1154亿元保费甩开其他对手,而太保财险、国寿财险、中华联合、大地阳光、阳光财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太平财险保费收入也在100亿元以上。安邦财险距离第一梯队还有不小的差距。

  今年前8个月安邦财险斩获保费33.6亿元,排名下滑至第18位。同时,有7家财险公司保费已超百亿。

  人身险方面。安邦人寿2013年保费收入为13.7亿元,在统计的68家险企中仅排在40位。不过今年有大幅提升,前8个月保费达到332亿元,同比增幅逾9倍,一举攀升至第8位。旗下和谐健康2013年和今年前8个月的保费分别为1.32亿元和6549万元,分列第61和64位。

  基于上汽集团的股东背景,安邦以车险起家,车险保费收入是安邦财险保费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其车险在市场上的名气并不是特别响亮。或许是其一贯低调的风格所致,安邦车险并未像平安、阳光一样频打广告宣传,消费者对其认知度有限。

  北京一位财险公司人士告诉《投资时报》记者,安邦车险的业务规模一般,与人保、平安、太平洋、中华联合等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安邦财险年报显示,2012年,安邦车险保费收入为42.2亿元,2013年为33.1亿元,下滑21.6%。另外,2013年其车险赔款支出为21.5亿元,同比上升180%,导致承保利润为-1828万元,业务处于亏损状态。在安邦财险承保的险种中,车险成为唯一赔钱的业务。

【新疆保险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产生风险自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