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业平稳“起飞”须加强全面风险管理

时间:2010/12/30     来源:中国保险报     作者:仝春建
  12月29日,在由中国保监会和中国保险学会联合召开的寿险业风险管理研讨暨培训会议上,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表示,近10年来的发展事实证明,我国寿险业已经进入“起飞”阶段,中国将从一个新兴市场成长为全球最重要的寿险市场之一。要确保行业实现平稳“起飞”进入成熟阶段,必须积极推进和加强全面风险管理。

  近10年来,我国寿险业规模不断壮大,年均保费收入增速超过21%,比同期GDP年均增速高一倍多。今年前11个月,寿险业保费收入达到9788亿元,同比增长31.1%;寿险公司超过60家,资产规模达41165亿元,同比增长27.6%。

  陈文辉认为,居民财富的增长和中产阶级的壮大、城市化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与周边市场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较低的渗透率留下的巨大潜力,以及政府重视和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强,都是寿险业进入“起飞”阶段的有力支撑,但“起飞”的道路并不平坦,而是充满挑战。一方面,金融危机的阴影仍未散尽,未来经济前景尚不完全明朗,保险业出现集团化、综合经营的趋势,潜在的风险传递和集团自身风险也在积累。另一方面,随着投资渠道已经基本接近成熟市场的水平,新的投资渠道意味着新的风险。此外,保险公司内控薄弱,违规操作屡禁不止。

  他强调,从寿险业近10年来对定价风险、新型产品误导风险、内控合规风险、战略风险和公司治理结构风险的治理来看,有两点重要的经验和启示:一是积极管理和应对风险是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二是风险管理和监管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同时,与金融危机和行业发展新形势对风险管理提出的新要求相比,目前寿险行业还存在三个方面的差距。

  一是理念上的差距。在监管层面,以前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防止单个公司出现财务危机,也就是微观审慎监管,对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视和理解还不够;对以风险为基准的资本监管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方向。在公司层面,风险管理给业务发展让路,把风险管理等同于内控,把风险管理当成应付监管要求等一些错误的理念较为普遍。

  二是技术上的差距。2001年互联网泡沫以及欧洲保险公司的股票敞口推动欧洲保险监管走向偿付能力Ⅱ,并将在2012年开始实施。银行业监管方面,巴塞尔委员会吸取2008年金融危机教训,迅速制定了巴塞尔Ⅲ。相比之下,中国的监管在全面反映保险公司风险对应的资本需求方面还有很多不足。

  三是精细化上的差异。比如,作为风险管理基础的信息和数据还难以获得;风险的评估和计量定性的多,定量的少;风险管理还没有做到全员性、全面性和全过程性等等。

  对于今后寿险业的风险管理,陈文辉认为,首先应当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一方面,整个行业应当坚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回归保障,做有价值、满足消费者真实需求、体现保险业核心竞争优势的业务。同时,应当提高行业应对经济周期性变化的能力,实施逆周期监管,对金融系统固有的顺周期性进行抑制,熨平经济周期给行业发展带来的波动。另一方面,应当完善保监会与其他金融监管机构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防范风险的跨行业传递,从横向联系上把特定时间内金融机构共同且相互关联的风险暴露控制在局部。同时,应当加强保险集团监管,完善保险集团并表监管制度,并加强对大而不能倒的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的监管,发挥其系统稳定的作用。此外,还应当修改完善偿付能力监管标准,控制产生和形成系统性风险的主要因素,并建立防范和化解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应急预案。
【新疆保险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产生风险自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