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能否在保险业立足与远行?

时间:2019/7/18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作者:黄明明

  又是一年毕业季,数百万充满活力的大学毕业生冲出象牙塔,进入竞争激烈的职场,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活力,为各行各业注入新的动力,同时也让自己在寒窗十年之后真正进入了社会的大考场。据统计,我国的大学生数量已经非常庞大,在校大学生的数量已经在2500万以上。2019届的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到834万人,比去年还多14万。数量不可谓不多,形势不可谓不严峻。

  近些年,每到毕业季都会在不同媒体上发现很多关于择业保险的议程设置,如“三个毕业生,一个卖保险,一个进国企,一个考证,谁的选择正确? ”“本科生为考研到北大当保安:看不上卖房卖保险工作”等等颇有争议的话题,其中不乏有人支持大学生去销售保险来历练和发现自己的潜力,当然更多的人是带着偏见告诫大学生不要从事保险这种“不靠谱”的行业。

  那么大学生做代理人是否可行?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是能够发展自己潜力终成大器,还是作为一名陪练,最后黯然离场?我们可以从行业里一些成功的代理人那里窥得一二。

  海归群体是在代理人中最常见的群体,也是对国内保险业发展抱有很大期望的群体。在中外合资保险公司长期从业的小超,其学历背景和从业经历都与保险不甚相关。在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留学之时,他就发现了保险是西方社会的必需品这一点。西方的医院救命不救病,公立医院如要预约看病,往往可能要排到半年以后。但是如果有商业保险在手,可以去拥有执照的私人诊所随时诊治。这种医疗保险紧密结合的制度,让其慨叹保险的神奇和作用。同时,在留学期间购买的强制性的海外留学生保险,则为留学生的人身与财产提供了一揽子保障,也让学校在风险方面解除了后顾之忧。可以说,商业保险在新西兰已经成为化解风险与纠纷的重要工具。正是认识到这一点,他也看到了国内蓬勃发展的保险业存在的蓝海。2011年回到故乡北京之后,义无反顾地进入了保险行业。

  看到了差距,才意识到了潜力。这些在西方见识到了发达国家的保险业盛况之后,对国内保险的发展有极大信息,也看到了蓝海,更是看到了自己应该付出努力为之奋斗的事业。当然,不光是海归学子们青睐保险业,保险业也对海归群体青睐有加。当年太平洋寿险就留意到了海归群体,在销售团队的人才储备上,更加看重代理人过往的销售背景和资源,尤其欢迎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留学生作为人才储备资源。

  这些群体也有效推动代理人素质的提升。《2017年3·15保险营销员调查报告》调查发现,广东消费者不断升级的保险需求,同时保险电子化展业新现象出现,也要求保险营销员提高整体素质。高学历人才占比提升。有的公司负责人称,高学历人才流入保险行业渐成趋势。从广东国寿来看,目前存量销售人员,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超过41%,本科占比8%,整体学历有所提升。高素质人才留存,收入只是一个方面。调查中也发现,保险营销员更关注的是职业发展,薪酬已经不在考虑首位。关键还是文化的创造。

  最近有一个调侃的段子,讲媒体人转型发展,一般会从品牌、自媒体再做到微商、保险代理人。这个段子的意思是一步不如一步,媒体人在走下坡路。事实上,从学历相对较高的媒体人转型保险代理人的不在少数,但很多人并非走下坡路,而是创出了一条新路。

  2009年的一天,在中央电视台工作了7年的陈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她要辞掉在外人看来高大上的央视工作,在家专心做全职妈妈,陪伴刚刚出生的孩子一起成长。在专心陪伴孩子3岁之前的岁月中,陈颖收获了无数的快乐和幸福,在她看来,这是那些生育后仍然坚持在职场上的人感受不到的。但是当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陈颖的空余时间就多了起来,此时此刻,职业和工作的问题重新浮入陈颖的脑海。“我不可能每天闲着无事,这样会和社会越来越脱节,同时,我还想用努力工作的样子,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陈颖当时这样想到。2012年的一天,陈颖又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去做一名保险代理人。

  走着这条跨行业转换的路径的不仅仅是媒体人。中高端保险市场需求的大门正在打开,博士、医生等传统精英人才进入保险代理人行业的步伐正在提速,代理人队伍组成正在逐步发生变化。据友邦保险集团区域首席执行官蔡强最近参加LIMRA LOMA国际寿险峰会时透露的信息,友邦保险集团北京分公司去年招了100多个博士,还有13%的代理人是硕士,有一个团队40人全部是医生,此外还有不少律师、会计师。

  很多公司在增员时比较注重行业的积累,比较注重个人背后可挖掘的资源深度,这些在毕业生身上可能微乎其微。那么一旦选择如何破局?陌生拜访、陌生电话成为出力不讨好的事。晓玲就是一个特例。学英语出身的晓玲,有着独特的优雅与内敛。她对自己的性格认识的非常彻底,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并且有一种孤芳自赏的傲气。在加入保险业之前拥有十几年的工作经历,前七年从事工程师工作,后七年在外企做到人事主管的级别,晓玲并没有积累下多少赖以自豪的人脉关系。晓玲发现,虽然自己在面对面过程中不善交流,但是对于电话那头的陌生人,自己反而有非常强烈的交流意愿,并且总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因此,在进入保险业之初,蔡晓玲就给自己订下了一个看起来难以完成的目标:拨打两年的陌生电话。最后,晓玲坚持下来,并得到了成功。

  很多有保险需求的人,都在关注寻找身边有没有靠谱的保险代理人。一旦发现身边有可以信任的,他们的保险需求就会爆发。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成功的心。一位资深的代理人曾说,对于一个新进入行业的人来说,要发现其潜力,就要观察其过往成功的经历。倘若一个人在过往的经历中,有过成功的经验比如能够考入好大学并顺利毕业,期间能够取得超出常人的成果,则证明这是一个自强、进取、希望成功的人,有这样的精神在保险行业才能立足和远行。

【新疆保险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产生风险自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