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新市民的保险保障

时间:2023/3/21     来源:金融博览财富杂志 微信号     作者:佚名

  作者|宋占军 冯可馨「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提要:
  
  3亿新市民目前的保险保障缺口大,亟须保险公司创新保险产品服务,为更多的新市民提供更充足的保险保障。
  
  要加强新市民保险知识的普及,针对怀有侥幸心理的新市民大力宣传,增加其投保积极性。
  
  3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让新市民的保险保障成为了社会热议的话题。
  
  对于约3亿新市民来说,他们急需保险的“保驾护航”;而对保险机构来说,新市民的保险需求或将成为下一个盈利增长点,并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助力。
  
  新市民画像与保障需求
  
  ●新市民的群体画像
  
  《通知》指出,我国新市民目前约有3亿人。由于新市民在地域上分布不均衡,在类别上亦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新市民在收入、保障与风险上呈现多元化。
  
  目前,有关新市民的研究大多采用流动人口的相关数据。流动人口,即人户分离人口中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末,我国流动人口为3.76亿人。除了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外,据新公民计划估测,流动人口子女约1.3亿人。另外,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刨除部分流动人口中居住时间在半年以下的人口,就很有可能是“新市民”的数量。
  
  在此次《通知》预估的3亿人中,男性大致上是1.59亿,女性是1.41亿。在年龄方面,流动人口以15-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主,其中30岁左右占比最高。
  
  其实,我国新市民人群的构成比较复杂。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依照2014-2017年流动人口数据计算,该群体就业主要分布在批发零售业、制造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业四个行业中,合计占总就业流动人口的70%以上。
  
  ●新市民的风险情况与保障缺口
  
  我国新市民多为流动人口,其中不乏农民工、个体户以及新业态从业人员。该群体中短期工、临时工较多,流动、不稳定的特征也因此彰显。同时,由于大多数新市民的文化水平较低、从事高危职业人群占比大,种种因素使得他们所面临的风险大幅增加。
  
  目前,新市民总体社会保障水平较低,亟需补充保险保障缺口。其中,需求最为强烈的就是对于医疗、养老、长期护理的保障需求。来自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的调查指出,截至2018年底,农民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仅为22%。基于多源数据的分析显示,2015-2016年,流动人口中没有参加任何医疗保险的比例超过10%。
  
  由此可见,该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亟需提升。在个体户方面,由于收入的不稳定,他们面临着大量信用风险。同时,新市民中的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从业人员也面临着巨大的人身伤害风险与责任风险。
  
  此外,对于数量庞大的新市民子女,无论是农村留守儿童,抑或是随迁子女,均面临着安全与教育问题。
  
  总体而言,3亿新市民目前的保险保障缺口大,亟需保险公司创新保险产品服务,为更多的新市民提供更充足的保险保障。
  
  保险服务新市民的两大“着力点”
  
  《通知》主要从创业就业、住房服务、子女教育、健康服务、养老保障几方面对保险公司服务新市民提出要求。涵盖险种之广可适用于不同新市民的全场景风险,其中涉及雇主责任险、意外伤害险、出租人责任险、承租人责任险、家庭财产保险,以及新市民子女学幼险、子女升学补助金保险、实习责任保险、教育机构责任险、商业健康保险、养老保险等保险业务。
  
  不过,对于绝大多数新市民而言,当前需要优先满足的是商业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
  
  ●商业健康保险
  
  《通知》强调“鼓励保险机构加强与医保部门合作,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有效衔接,开发不与户籍挂钩的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满足新市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保障需求,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其实,商业健康保险作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将在新市民提高保险保障的道路上承担重大任务。就商业健康保险而言,为新市民服务的着力点主要体现在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两个方面。
  
  在医疗保险方面,近年来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尤其迅速。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国共有28个省区市推出了惠民保,累计1.4亿人次参保,保费收入约140亿元。2021年的全国平均参保率达到9.4%。
  
  对于大多数新市民而言,惠民保的推出也成为该群体购买商业医疗保险产品的较好选择。一是因为大部分惠民保产品有政府的背书,对于老百姓(603883)而言可信度高。二是因为其低保费、低门槛、高保额的“普惠”特性,不限年龄、不限健康状况、不限职业,产品年保费大多低于200元。
  
  尽管惠民保也显现出了免赔额较高、报销范围有限的问题,但其对于经济条件较差、高危职业占比高、缺少商业健康保险的新市民而言,明显优于百万医疗险产品,无疑是应对其高额医疗费用风险的优先选择。
  
  对于部分有经济条件的新市民而言,重大疾病保险同样是亟需补充的保险种类。重大疾病治疗费用昂贵,医疗保险作为费用报销型保险,只能对医疗费用支出进行补偿。
  
  新市民的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强,一旦罹患重大疾病,不仅将面临巨额的异地医疗费用支出,同时还将面对收入中断损失以及后期康复治疗等费用支出。重大疾病高额的医疗费用负担对灵活就业、收入不稳定的新市民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此时,重疾险作为定额给付型保险,一旦达到确诊标准,保险公司就会直接给付约定的保险金额,可以有效弥补新市民因大病而无法工作造成的收入损失,并转移财务风险,防止因病致贫。对新市民而言,重疾险能够对医疗保险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意外伤害保险
  
  《通知》中指出“对新市民较为集中的行业开展保险产品创新,加强与工伤保险政策相衔接,发展适合新市民职业特点的雇主责任险、意外险等业务,提高新市民创业就业保险保障水平。聚焦建筑工人、快递骑手、网约车司机等职业风险较为突出的新市民群体,扩大保险保障覆盖面”。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新兴就业群体日益庞大,该群体所面临的职业伤害问题也屡见不鲜。
  
  作为新市民的主要组成人群,目前我国新业态从业人员的用工形式多为灵活用工,与企业间没有建立劳务关系,加之此类从业人员多为农村户口,因此无法在工作地缴纳社保。有关外卖骑手的调查显示,北京地区六成以上外卖骑手没有社保。
  
  一方面,以外卖骑手、农民工为典型的新市民群体面临着高发的意外伤害风险,一旦发生事故,自身将承担巨大身体、财产损失。另一方面,该群体的保险保障情况也不容乐观。除了多数人无社保兜底之外,该群体商业保险保障也不充分。目前,他们主要依靠自己或公司购买的意外伤害保险作为保障。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上述新市民的职业属性比较高危,导致他们能够购买的意外伤害保险产品较为有限。因此,对于此类缴费能力有限的人群而言,有限的产品选择与较高的保费,更是降低了他们的购买意愿。
  
  对此,保险公司应结合新市民所处行业的特点,加大对新市民意外险产品的创新力度。针对不同类别的意外事故,设计个性化的保险方案,为新市民提供可选择的保险配置。同时,要加强新市民保险知识的普及,针对怀有侥幸心理的新市民大力宣传,增加其投保积极性。
  
  ●服务新市民的典型案例
  
  针对大多数选择灵活就业、新业态从业的新市民,我国保险业已在满足他们的保险保障需求方面不断发力,如推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务工卡+日结保险”等。
  
  一是专属商业养老保险。
  
  今年2月,银保监会印发了《关于扩大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的通知》,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大到全国范围。专属商业养老保险采取“保证+浮动”的收益模式,缴费方式灵活,最低的投保门槛仅为100元,可根据收入情况选择缴费金额,没有收入时可以缓缴。多样化的选择与灵活的投保方式吸引了众多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与投保。
  
  针对专属商业养老保险,重庆市银保监局要求试点公司按照“一司一策一方案”的原则积极对接企业,为不同职业的灵活就业人员定制个性化方案。
  
  目前,作为创新型养老保险产品,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势头较好,对新市民来说,其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是“务工卡+日结保险”。
  
  为了规避灵活就业人员在职期间的职业伤害风险,微信支付与腾讯微保创新推出了“务工卡+日结保险”。
  
  该保险由平安财险承保,针对灵活就业者工作具有短期性、流动性高、职业风险大的特征,为其定制出了以按人按天小程序打卡方式投保、投保后即时生效、价格低廉、单笔保费在0.3元至2元之间,同时最高可保80万元的日结保险。
  
  此举为劳动关系不稳定、难以买到合适意外险产品的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了简单便利的数字化投保方案,在增强新市民职业安全感的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该群体的保险保障水平,还可以更好地为新市民保驾护航。
  
  服务新市民,保险公司大有可为
  
  总体来看,保险公司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以托起新市民的保险保障。
  
  ●严控精算定价标准,科学定制保险产品
  
  保险公司要积极响应《通知》,为新市民量身定制保险产品。目前,由于缺乏必要的数据基础、缺乏风险测算等原因,部分医疗保险产品(如惠民保)并未实现精准定价,产品赔付率较低。为此,保险公司应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获取新市民数据,依据新市民在不同场景所面临风险的规律性科学定价,进而弥补医疗保险产品的定价短板。同时,要控制产品价格,为新市民提供低门槛、可持续的服务。
  
  ●挖掘新市民保险需求,设计多样化保险产品
  
  目前,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出现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为此,各大保险公司需要秉承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当地的医保政策以及新市民的收入状况、保险需求、医疗消费状况等内容,设计普惠性较高、选择灵活的保险产品,以满足新市民的差异化保险需求。
  
  例如,对于新市民的养老保障需求,加强配合诸如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等创新型养老保险产品与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的试点工作,积极开发推出多元化的养老保险产品,帮助新市民缓解养老风险,使新市民“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依托互联网技术,构筑数字化保险销售平台
  
  近年来,保险数字化趋势不断加强,互联网保险也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保险公司应加强科技研发,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描绘新市民画像。同时,依照画像特点,精准感知新市民需求。利用数据分析优势,为新市民推荐匹配度高、定制个性化的保险产品;利用互联网保险平台优势,降低产品成本,减轻新市民购买负担;利用投保便捷的优势,让更多新市民能够方便快捷、随时随地购买保险产品。
  
  此外,要完善数字化保险服务链,从购买到理赔,为新市民提供“有问必答”的全方位服务。

【新疆保险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产生风险自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