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大病保险新政:制度创新期待三方共赢

时间:2012/9/4     来源:中国保险报     作者:仝春建
      8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保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发文,宣布出台大病保险新政,在基本医保已报销的基础上,对城乡居民因大病产生的高额医疗费用再做不低于50%的报销。有专家指出,这不仅是中国社会福利的巨大利好,而且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如果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必然能够实现政府、城乡居民和商业保险机构的三方共赢。

  大病保障是衡量一个国家医疗保障水平的重要标准。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城乡医保全覆盖,受益人群达13.33亿,但由于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制度还不够健全,城乡居民因大病致贫、返贫的问题和风险还比较突出,“一人得大病,全家陷入困境”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一些有关大病重病患者的悲剧性事件,更是不断涌入社会公众的视野。

  正是因为大病保障已经成为全民医保体系建设当中的一块短板,今年4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大病保障机制。7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上也强调,要抓紧把大病医保纳入全民医保,建立政府、个人和保险机构共同分担大病风险的机制。8月30日,六部门正式公布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

  应当说,此次大病保险新政的出台,不仅能够提升整个社会的医疗保障水平,筑牢、织密社会安全网,而且从制度设计层面来看,打破了以往单一的医保运作模式,采取政府主导、商业保险机构承办的方式,在保公平为基础和目标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市场竞争在提升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无疑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

  这种制度创新,既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公共服务管理、提升服务效率的需要,更是保险业近年来积极参与国家多层次医保体系建设所获得的一种认可和肯定。正如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所言,从广东湛江、江苏太仓、河南洛阳等地的实践来看,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商业保险机构的专业化管理优势和市场化运行机制,加大对医疗机构和医疗费用的制约,间接提高大病保险的统筹层次,增强抗风险的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放大保障效应,并促进提高基本医保的经办效率。

  目前,国际上采取大病保险的国家和地区并不多,可供借鉴的成熟经验也几乎没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此次出台的大病保险新政,是中国特色医改的又一次全新探索。在国家从政策环境和制度层面上为保险业创造了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保险业寄予了厚望,这就要求保险业必须勇担重任,全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随着大病保险新政在各个地方的逐步推进,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如何切实做到把好事办好,真正实现政府得民心、城乡居民得实惠、商业保险机构得发展的三方共赢局面,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对于保险业来说,如何在既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机遇,勇敢面对挑战,将是一个不小的课题。

  按照《意见》精神,要求承办大病保险的商业保险机构做到“收支平衡、保本微利”,这就需要有志于此的相关商业保险机构真正做到精心谋划,周密部署,量力而行,不仅要对未来的市场潜力有清醒的认识,也要对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有客观的评估。当务之急,就是要以专业化为核心,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以及对医保体系、健康险经营规律、健康险市场、风险管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构建功能完善的专业化经营管理体系,从而具备与承保大病保险相适应的专业服务能力与水平。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商业保险机构加快基础建设的步伐,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有所收获,不仅能够做到“保本微利”,还能赚来不少的“吆喝”,这对于未来开拓更大的市场,将大有裨益。
【新疆保险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产生风险自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