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客户交朋友

时间:2010/6/29     来源:上海金融报     作者:周轩千
  齐良当上友邦中国第五届巨龙大会主席的时候,破了两个纪录:入司时间仅一年;靠增员当选,而各位前任靠的都是业绩。但他至今没搞清楚怎么入围巨龙大会的,只知道大会主席是会长中的第一,而会长是所在城市同仁中的第一。他说,“我只想过程”,结果自然是水到渠成。

  与许许多多同行一样,齐良的保险营销生涯始于逆流。“当年,我父亲就反对。他说,‘你去拉保险,我第一个反对。’”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经济的“农业时代”,不只是卖保险,所有抛头露面的销售工作都被长辈、师生们视为丢脸。他爸爸后来退了一步,让齐良试3个月,能赚到钱的话,就继续,条件则是:不能找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拉人情保单,“怕我不做了,欠下一屁股人情债。”齐良就每天“扫街”,陌生拜访。

  后来,随着“工业商时代”的到来,大家参加同学会的时候会互相比较,谁买新脚踏车了,谁买摩托车、谁买汽车了,还有房子。“大家发现市场经济就是这么一回事———多劳多得。”齐良感慨,“我辛苦了一辈子,现在也算比较有收获。”

  齐良奋斗的动力也很典型———经济困窘带来的压力。“那时,有房、有车的人越来越多。我退伍回来,爸妈下岗了。有一天看到村子口贴了张海报,写着‘×月×日,此处将拆迁盖楼。’全家人怎么办?弟弟妹妹还要念书。我要出来扛家计,非成功不可。”他与无数年轻人一样,怀揣着承担家庭责任、改变家庭状况的梦想。

  齐良笑称自己是天生劳碌命,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几十年如一日。在台湾,由他服务的保单一度多至上千张,他请了3个助理帮忙服务。时至今日,他已习惯了压力,甚至会不习惯没有压力的日子,“每天要为自己寻找新的压力。”刚来友邦,他为自己定下的年度计划是:忘了今天礼拜几,工作工作再工作。他把家搬到公司对面,“过个天桥就到了”,在双休日和国定假日依然上班。“干这一行,不能停。”正因为“老爸经历过”,他告诫自己的儿子不要随父干这年中无休的工作。至于齐良自己,“我很可能一直干下去。”

  回想起来,来大陆已十几年,齐良却一直不能卖保单,因为台胞在大陆不能考保险营销员“上岗证”。直到近两年,两岸人才来往的樊篱渐被冲破,齐良选择了友邦参加资格考试。在他眼中,友邦有历史,有制度,有文化,有口碑,“庙也够大”。在上海呆了六七年,齐良替各公司招了不少新人,他笑着说,“有时候走在路上,会有人叫我‘齐老师!’我都不认识他们了。”

  说到自己与保险的缘份,除了当年迫于生计之外,齐良归因于自己的亲和力,“给客户第一印象好的话,二访、三访就容易。”他认为,营销员要和潜在客户从朋友做起。“一见客户就拿出产品,会把客户吓跑。客户会想:你不是要和我做朋友,而是要赚我的钱。这太急功近利。要培养客户群。有一个人和我保持联络了7年后,才自己提出要买保险,因为他有家人得病,有了忧患意识。”

  至于口才,在齐良看来,“不要好。”“客户随和,我也随和;客户严肃,我也严肃;他说话很快,我也很快;他慢我也慢。如果我口才太好,客户会想:你那么聪明,我会不会被糊弄?”能和对方套近乎,还得益于齐良百科全书式的知识面,无论是足球、高尔夫,还是摩卡、曼特林、茶道、面相、手相、星座、血型,或是佛教、基督、道教,客户的兴趣所在,他都能聊。“我每天早上起来,要看电视,买很多报纸,看看世界有什么变化,让脑袋每天都是新的。这样才能吸引别人加入我的团队。”

  他说,经济高速增长,让人们忽略了很多心里的东西。“为谁辛苦为谁忙?”他拿出了身上的两张照片,上面有两个儿子的音容笑貌,“看到他们,我就有了动力。”纪伯伦说得好:“一切的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是有了爱。”
【新疆保险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产生风险自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