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保险业发展思路和战略打开保险强国机会之门

时间:2011/1/20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张兰
  “十一五”期间中国保险业的发展速度让人嫉妒:由2006年的93家保险机构增加到146家,中国保险业的保费收入在短短五年内从4931亿元增加到1.47万亿元,总资产也由1.5万亿元增加到5万亿元。面对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金融巨鳄不对进入中国的保险市场感兴趣。一位国外知名保险机构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甚至表示:“中国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以及快速发展的保险市场,使得我们非常看好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发展。目前中国已经占据我们全球发展策略中核心位置。”

  从过去国际保险市场上的“小字辈”,到如今世界保险巨头纷纷觊觎的“保险大国”。站在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五年来中国保险业走过的风雨历程,解析保险业的发展思路和战略,对我们展望和把握保险业“十二五”的发展无疑是必要的。

  “扬弃”式创新监管

  回顾过去的五年,无论是曾经的宝贵经验,还是不堪回首的惨痛教训,这些都必将成为中国通向“保险强国”之路中的关键一步,都应当在理性审视后成为保险业“十二五”发展的坚实基础。

  不得不承认的是,彼时的中国保险业面临的国际形势并不乐观。2007年以来发生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美国保险业通过承保次级抵押贷款保险、次级债券担保保险等业务和购买大量的次级债券成为此次金融危机形成的一个重要推波助澜者,并因此在危机中遭受重创。国际保险业巨头——美国保险集团(AIG)几乎濒临破产。直至2008年9月16日,美联储不得已斥资850亿美元,美国政府紧急宣布接管美国国际集团(AIG)才使其得以避免破产。一时间,全球保险业都笼罩在业务发展受阻的阴霾之下,瑞士再、荷兰全球人寿保险集团(AEGON)、英国英杰华(Aviva)等世界知名保险公司也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虽然我国保险公司直接持有次级债券和破产或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的股票和债券等相对有限,但影响也同样不容忽视。由于全球股市持续低迷,我国保险业投资收益和各保险公司净利润大幅下降。据保险公司2008年年报显示,A股三大保险巨头净利润较2007年出现大幅缩水,平均减幅高达73%。2008年,中国人寿实现净利润100.68亿元,同比下降64.19%。对于利润的大幅下降,中国人寿认为原因主要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资本市场的深度下调,使得2008年投资收益出现了大幅下滑。

  尽管有无奈和担忧,但是中国保险业接纳世界和世界进入中国保险业的的脚步并没有放缓。相反地,我国保险监管机构消化吸收国际经验的热情越点越热,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扬弃式”的再创新,在监管框架、法律法规、制度规则等方面基本建立了既符合我国实际又与国际标准趋同的监管体系。

  借鉴国际保险监管核心原则,我国保险业建立了市场行为监管、偿付能力监管和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监管的“三支柱”保险监管框架。在2003年开始试行偿付能力监管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标准、强化约束力,偿付能力监管逐步成为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以2006年发布《关于规范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为标志,公司治理监管从无到有,监管的操作性和指导性逐步增强。此外,随着稽查委员会、行政处罚委员会的建立以及现场检查操作规程的出台,我国保险市场行为监管的组织体系、制度标准和操作流程也得以不断完善。
【新疆保险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产生风险自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